近日,由我校兼职教授杨青敏主编、护理学院教学副院长邱智超副主编的《护生成长日记》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序
读完《护生成长日记》书稿,感触很多。我被我校小作者们的纯真与朴实一次次的感动。
现如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至上”流行,使得我们的医护人员常常忽略了医学的人文关怀,忘记了踏入医学殿堂时的初心。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得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成为当务之急。这本书是由护理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创作而成,杨青敏教授和她的团队将国外近年兴起的“叙事教育”与护生的人文修养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们将见习、实习及生活中遇到相关事情时的内心心理过程记录下来。小作者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围绕护士职业、生命与死亡、生命与护理、尊重与敬畏、疼痛与痛苦等十一个不同的人文教育主题,讲述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特别能触动人的心灵。
这本书中学生们虽然尚未正式进入临床工作,但他们对于护理职业的那份热爱与忠诚让我感动;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他们面对患者的病痛时那份发自内心的怜悯让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为之动容。他们以护理先辈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为榜样,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好治病救人工作。他们牢记着特鲁多医生“有时是治疗,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墓志铭,把每一位患者作为自己的亲人,减少他们的病痛,呵护他们的心灵。每一篇文章,如同一份真诚的内心独白,在向我们讲述他们对于生命与死亡的体会;每一篇文章,如同一张宣言书,在向我们展现他们对于伟大的南丁格尔“提灯女神”精神的坚守;每一篇文章,如同一次呐喊,在向我们呼唤他们对于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的渴求。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对此也会有所体会。
本书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当代护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护理工作看起来很平凡,但她是一项极为精细的工作。虽然一个甜美的微笑与一句轻声的问候是一件特别细小的事情,但都已融入了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满满的爱。正是这些平凡细微的工作,撑起了人世间最亮的天空,也营造了人世间最温暖的情怀。当前社会医患、护患关系紧张,医患、护患双方修养缺失也许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当我们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相信待我们的护生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后,他们每一位都能够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和谐的、良好的护患关系,他们每一位都会成为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这是一本描述护生内心成长经历的日记。希望我们的护理教育工作者都来读一读,从而更加懂得学生的内心想法;希望我们的患者们都来读一读,从而更加懂得护理的真正内涵;希望我们大家都来读一读,从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悟与理解。(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刘鹤霞)
前言节选
“立达-长庚护理与健康学院尝试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叙事护理教学的创新实践,培养护生的叙事能力和人文情怀,提升学生对护理专业本身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针对11个不同的人文教育主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准备,联系自身实际,共同讨论护理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经历与感悟。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授课、案例分享环节我们常常会因同学们分享的自身经历与感悟而感动。
最终,我们将同学们的小故事整理成册,将学生们的心声变成公开出版的文字,同更多的护理师生、更多的临床护士一起分享。
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与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护生成长日记》的面试。她向我们展示了护生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承载了100多位护生的真实体验与感悟,也承载了我院护理教师对护理专业的执着与热爱。她将我们共同做过的这段难忘岁月永恒的记录下来。”(杨青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