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叶榭镇党委宣传部部长吴依佳、叶榭镇文体所所长高英等一行4人,来我校交流,就合作传承与创新叶榭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工作进行对接。董事长兼校长刘鹤霞、党委书记张天启、副校长兼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李斌在行政楼会议室与来宾进行了座谈交流。
吴依佳部长在座谈中,首先介绍了叶榭镇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现状。她说,叶榭有着非常丰富的、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既有舞草龙这样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有叶榭软糕、竹编工艺等市级项目,还有4项区级项目。多年来,地方党委和政府在这些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目前也存在如传承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产品与市场化脱节,缺乏创新等问题。目前,叶榭镇正在推进以“寻根叶榭”为主题的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项目活动,希望能与高校合作,借助高校的优势共同对非遗项目加以传承和创新。扩大非遗传承保护的领域和影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非遗文化传承的后备人才。
刘鹤霞在出席叶榭镇人大代表会议时,曾经提交了推进叶榭镇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提案,得到代表们的广泛支持。她在座谈中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通过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有利于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将于近期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希望双方能够共同探索如何在形式上、内容上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使之真正成为我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张天启谈到,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就是服务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创新。学校可以通过非遗文化工作室、第二课堂以及非遗社团等形式,提升非遗文化在高校的影响力,促进叶榭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
李斌从专业的角度,谈了他对非遗进校园的思考。他说,非遗项目,不仅仅是技艺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立达学院已经有许多与非遗文化相关的项目在做,今后可以与地方合作,动员更大范围内尽可能多的非遗资源,把相关的传承人引进来,更广泛地发挥高校的优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努力。
双方就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细节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非遗文化”工作联络微信群,相约及时沟通,共同推进。
学工部部长洪慜、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曹济仁等参加了座谈。(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