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事关民生大计,事关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工作也面临新挑战。我校做好顶层设计、科学部署,各学院积极联动,多措并举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培养、就业技巧训练和就业观念教育是学生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就业目标实现的各种要素纳入就业工作体系,就业教育与指导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推动学校各单位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中心,安排好相应的教学与管理活动,通过合理分工,做好统筹规划,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就业工作。
1、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党政领导及各单位负责人推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全面统筹推进就业工作;制定就业工作目标,及时掌握和调度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调配资源推动就业工作,校领导带头访企拓岗,广泛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岗位充分供给,确保全年就业工作目标的实现。实施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以阶段性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把就业工作作为全年目标任务考核的一级指标,保障就业工作形成合力。
2、促进协同,抓好学校就业工作组织建设与机制建设
做好就业统筹工作,优化四级联动模式,明确职责分工,协同校领导、各职能部门、院长、教研室主任、专业老师、辅导员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程参与学生就业推进工作;要以毕业生就业情况、职业发展能力复盘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3、科学规划,构建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全过程赋能、全要素育人、全方位合作”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配齐建强“专业敬业、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与师资队伍,形成与专业教育互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课程体系,推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改革,不断优化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机制,促进开环互动,形成育人合力,强化就业育人实效。
4、整合资源,健全就业创业育人服务支持体系
构建“层次清晰、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就业创业育人服务支持体系,对就业创业指导与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大创新创业基地、实践育人基地与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为链接更多优质社会资源提供灵活开放的机制,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平台。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落实、精准反馈,构建高标准的就业保障服务机制、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助力机制和全覆盖的就业指导动力机制。
5、精细管理,强化各层级就业服务过程管理
优化服务,打造“云招聘”“云指导”“云服务”等精准化信息服务矩阵,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对就业进展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准确掌握学生健康、思想、实习、学业、升学、创业等情况,真正做到“一生一策”动态帮扶、“一人一档”台账式管理,全力做好保障服务。
6、创新方法,提升毕业生教育和引导效果
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教育创新,就业工作精准到人,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基层就业,强化毕业生社会责任,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提高就业服务和指导的成效。针对学生求职简历、求职面试开展咨询指导。
7、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做好就业兜底保障
关心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就业困难等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经济帮扶和心理援助,在能力培训、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申报求职创业补贴,保障困难学生百分百就业。
8、访企拓岗,深化合作,拓展就业资源渠道
对接更多优质企业,保持良好沟通,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积极联系优秀校友,主动邀约用人单位,及时沟通毕业生家长,实现就业岗位的充分供给,全力帮助学生争取优质就业资源和更多就业机会。校领导带头访企拓岗,以访企拓岗为契机,多途径拓宽就业渠道。
9、提升能力,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深入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开展校内创业比赛,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重点做好互联网+大赛的组织和培训工作,课赛融通,以赛促能。同时通过协同育人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实习实战中升级认知,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政策帮扶。
我校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围绕“全过程赋能、全要素育人、全方位合作”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健全“层次清晰、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就业育人服务支持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提升就业工作质量,高质量推动就业工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