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上海立达学院经管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团一行六人(带队&指导老师江思雨,领队孙瑞,成员:吴可、王思鹏、王司南、殷越洋),跨越1638公里,历经28个小时,于7月16日19时到达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镇马塔留守儿童学校。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以留守儿童教育微基点,展开调研活动,致力扩大留守儿童的受助面,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水平。

经过这几天的调研,我们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了许多闪光的点,我们记录了几个印象深刻的画面,分享给每一位热爱和关注儿童教育的人。
铃铛的守护者
在马塔留守儿童的校园里,孩子们的所有活动都是根据我们的“铃铛守护者”的打铃声进行的,从早上5:30的第一声铃声响起,到晚上21:20最后一个熄灯的铃声尾音宣告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一天需要打铃25次,负责打铃的同学不管是下雨亦或是烈日,都准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比较很多现代化的电子铃声而言,这个手动的铃声更多了一份情感。
武术队的一天
武术队的成员由各个年纪的男同学组成,其中最小的只有7岁,每天站在队伍的一端,小小的身体隐藏着强大的能量。武术队的训练分为早训、午训和晚训,每天早上6:00开始早训,晚上19:00进行晚训,训练内容包括压腿、翻跟头、练棍等等,看着幼小的他们用稚嫩的双手努力释放自己的能量,那整齐划一的动作,不禁让人为之撼动。
吾爱吾校
虽然校园不是很大,但是学校里的卫生都是由同学们共同完成的,自己座位上的物品摆放,寝室内的卫生保持,校园卫生的打扫,学校公共卫生间的卫生等等,都是由同学们按时清理的。学校之所以能保证整洁如初,离不开每一位同学的精心呵护。
拥抱自然
马塔镇留守儿童学校的孩子们的童年和大城市的孩子们有着天壤之别。在经济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小溪里的青蛙是他们最好的玩伴,树枝山上的鸟叫声是最美的音乐,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也抛开“偶像包袱”加入进来,与田野间吃草的牛儿,天空中飘散的白云一同构成了这幅童年趣图。在被信息化充斥着的社会,这份来自大自然最纯真的快乐显得更加的可贵。
临别的馈赠


在最后一天,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为孩子们准备了文具和糖果作为临别的礼物,孩子们认真地排队领取这份礼物,看到他们黢黑的脸上泛出灿烂的笑容,我们就知足了。然而,我们几个人的力量还是薄弱的,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和爱心人士能够关注到偏远市山区留守儿童的情况,提供更多精神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帮助,将爱一直传递下去。
孩子们在最单纯无知的年纪,散发着别样的光芒,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奋、俭朴、友爱,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永保初心,砥砺前行,相信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就在不久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