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担任机电与信息学院学生辅导员两年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开展学风建设等;同时,本人秉承“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七育人理念,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懂创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回顾两年以来辅导员工作取得的成长,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1、把握学生的常态管理,要善于因势利导、抓重点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如果只是一味地被动去工作,不讲方法、效率与重点,即便我们付出再多,结果也就一个字,“累”;因此,要想把握学生学生的常态管理过程,我认为辅导员工作需要善于因势利导、抓重点即抓思想,勤倾听;抓学习与学风建设,勤点评;抓为人处世和行为规范的建设,勤做指导与点评。
例如:本人2016年9月,怀着一颗激动、感恩的心,到现在我在立达已经工作快两年的时间了。我总共带了222人,5个大一新生班,1个大二的二手班,先说一下这个大二班,这是一个经历四任辅导员的班级,我刚接手学生上课天天有迟到,或者旷课;我还记得第一次给他们班级开班会只来了19人,共40人的班级。后面让同学各自又联系了一下,陆续的又来了5个人,开了第一次班会,讲了学生要遵守考勤,讲了我是你们的新辅导员,有事大家以后可以打我电话,同时让来的学生介绍了一下他们自己,也问了大家怎么出勤这么差?
我们班这时候一个学生站起来问我,老师你是不是刚毕业就带我们了,我们这个班你都是我见过的第四个辅导员了,我们班就这个样子,以前我们迟到旷课,每次新来的辅导员都会讲一段时间,后面我看辅导员也不怎么管了,就看到一个个新辅导员。
我仔细地聆听着学生反映的每一滴感受,听到这里,我感到很无奈。我真的觉得学生经常换辅导员,对他们的影响真的不好,他们会散漫,会觉得他们像是没有人要的学生。于是,我采取因势利导的沟通方法,在一段时间内,我把时间、精力,重点铺在这个班级的出勤与学风建设上,并不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做指导;渐渐地,将学生带向了目前的圆满毕业。
2、与学生建立平等沟通的桥梁,从内心产生心灵的共鸣
很多学生有了思想问题,不愿意交流,更不愿意告诉辅导员,对辅导员产生回避、敬而远之。辅导员也因为掌握不了第一手信息,很多问题的发生不能控制在萌芽状态。
因此,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在这时,更需要多考虑通过科学、有效、平等、可“走近”学生的思想引领与沟通方式,与学生在心灵深处架起一座“心桥”,使教育的宗旨“抵达”学生的心灵与脑海,也才能使辅导员的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
因为我们做人的工作,这势必很难,因为最难改变的是人。而正因为这一点,它又杂糅进来人性的东西,与冷冰冰的机器比较,教育是有“温度”的。这两年的工作有“苦”,但更多的是“甜”。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中,我比较注重“平等”关系的建立,一旦构筑了这层“平等”关系,与学生面对任何困难时,都会显得迎刃而解。
例如:上学期我所带领的16机电2班级,在献血的时候,我们班要出12个指标,但只有6个人报名参加,我问班长了解情况,班长说到班级的同学都是上海的,大家不愿意。我说那你们真不乐意,我也不强迫你们,那我就去献血,班级的人说老师,你不要去献血,你现在还在喝药,而且献完血,你会更胖的。到下午的时候,班级共有13人去献血。我在食堂遇见该班的一位同学时,我问说你不是不愿意献血吗?怎么还去了?他说,老师,我这不是支持您的工作嘛。正是这样通过站在“平等”立场考虑问题,我让学生抵触献血的情绪得到缓解,献血指标最后圆满完成。
3、做好辅导员工作还需要深入排摸学生中的“心理健康”情况,做到“五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与责任心;重视对学生多谈心,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为学生排忧解难,多办实事;让“感恩的心”凝聚学生渐进成长的灵魂,从而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时至如今,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快两年了,在这两年时间里,我感受着学生一点一点的进步、懂事;每一次看着学生们整齐的出勤氛围;感受着学生们每次陪着我共度生日的快乐;这当中,也蕴藏了我与学生之间浓浓的情谊与爱,我说他们听,他们说我听,就这样,在我们的彼此,弹拨着心灵的共鸣。我爱他们,他们也理解我,这可能也是我做为辅导员的最大的成就感。最后我想说,我挑战的不是极限,我挑战的是学生的无限可能,身为一名学生的辅导员,我为学生得到成长而感动,我也深深地感谢,“爱”让我从“新”起航。
信息学院 朱盼娣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