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
我的汇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对新立达思政教学工作的思考。
一、要以本科的思维来定位新立达的思政教学工作。学校升本后,开展了新立达建设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要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尽快融入到新立达本科建设中来,要按照本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立达在升格为本科后,思政教学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更严格的标准。在“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思政教学工作应该是怎样的定位?我认为,应该着眼于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以提高质量为主线,创新思政教学工作,立足于未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定位思政教学工作。应该从机构、队伍、制度、课程等各方面,尽快建立起适配本科学校的工作机制。
二、要明确认识思政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当前,思政教学工作从内容上来讲分为三个部分:
1.思政理论课。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升本后,要增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两门课程。教育部今年4月份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从严格落实学分、合理安排教务、规范建设教研室(组)、统一实行集体备课、严肃课堂教学纪律、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改进完善考核方式、强化科研支撑教学、健全听课指导制度、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等十四个方面作了规定。
选修课当前主要是《大国系列》课程。这是上海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举措,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评价,也在全国作为经验推广。市委、市教委2017年四部长会议到2018年的任务清单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至少打造一门大国系列课程,并作为思政工作督查的重要指标。
2.大思政概念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三创”教育、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教学,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趋势、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想目标以及人生价值的追求密切相关。思政课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新形势下,它也承担着心理健康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重要使命。
3.专业课课程思政。把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具体体现。2017、2018连续两年,市财政专项扶持学校开展这项工作(每年20万元),2019年的申报已经通过市教委的审核。
思政理论课、大思政概念下的课程,以及专业课课程思政,构成我校目前思政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各级各类督查工作中都有着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评价标准。但我们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确保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加分,第二是经得起教育部、上海市、市教委的检查考评,确保不失分。
三、要我们要努力转变思想,跟上新立达发展的要求,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好这项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把学生考研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扎实落实做好每个工作环节。思政教育也要不断改革创新。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和创新。教学加大了思政理论课实践部分的比重。建设了5个思政理论课红色实践基地,开展了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等);组建起了思政理论学生社团(达人习知社),组织专业课教师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集体备课等等。这些我们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还需要总结并且扩大范围。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积极引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新方法,如慕课、高水准系列讲座等,只要与课程相匹配,都将积极引入新的形式和方法。总之,回望过去两年来的工作,我们有成功的经验。我校思政工作领导重视,有规划(中共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年计划),具体工作扎实落地。使我们在教委德育处和民办党工委的各项项目申请中一举中的。(连续两年获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一般培育校)项目和马院内涵建设、今年获批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创新项目四个)。
新立达的思政教学工作,同样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立德树人”是根本,“三全”育人是方法,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的使命。
同时,也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得到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支持和通力配合,使我们把这项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加圆满。
新时代,新征程。这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春天,但也吹响了思政教育工作前进的号角,作为思政人,深感光荣、自豪和责任重大。
社科部
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