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从钟扬身上学习什么

他是一名工作在青藏高原的生物学家,也是一名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援藏教师。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从此,青藏高原上再无钟教授的身影。作为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钟扬将一生的事业献给了西藏,而他的精神也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因此, 我们要学习:
钟扬的科研精神
在青藏高原,有近6000个能结种子的高等植物物种,占全国的18%,其中2000种是青藏高原特有植物,但由于气候变暖,环境破坏,一些植物正在消失,抢救性收集记录迫在眉睫。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他坚信,“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为了这个梦想,他和他的学生们克服了超乎人们想象的困难,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饿了啃一口死面饼子,渴了就从河里舀水喝;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早上洗脸要先用锤子砸开水桶里的冰;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车子曾被峭壁上滚落的巨石砸中……
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个优质的种子。往往,为了采集更多更优质的种子,钟扬和学生们一年至少行走3万公里……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
一个个创举惊动学界!他们追踪整整10年,在海拔4150米处发现了“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的崭新生态型;他们采集的高原香柏种子里,已提取出抗癌成分,并通过了美国药学会认证;他们花了整整3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记在册,建立起保护“数据库”;他们揭示了红景天、独一味、藏波罗花、垫状点地梅、西藏沙棘、山岭麻黄、纳木错鱼腥藻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对环境的分子适应机制;他们的“杂交旱稻”重大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意味着,万一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干旱缺水地区也有机会让农业“平稳着陆”;他还带领团队耕耘10年,在上海成功引种红树林,创造了世界引种最高纬度,为上海海岸生态保护打造了新的屏障……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钟扬的教师精神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
2000年,钟扬放弃了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的岗位,来到复旦大学,成为一名教师。2003年,钟扬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2012年,担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他尽心竭力,推动交叉学科发展,创建了“问题驱动式”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新模式,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再后来,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不拿到博士学位授予权,我就不离开西藏大学!”来西藏大学第一天,全体大会上,钟扬对全校师生拍了胸脯。那时的藏大,连硕士点都没有。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2017年,西藏自己的种质资源库也建立起来了,负责人正是钟扬的第一个藏族博士扎西次仁。
“不能因为一颗种子长得不好看,就说他没用了是吧!”钟扬有着植物学家的独到眼光,底子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想办退学的“老大难”、患有肌无力无法野外工作的学生……钟扬经过“选苗”,照收不误。他用心浇灌、培育,一个个学生竞相开出希望之花,成长为有用之才。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精神和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
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如今,钟扬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已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不少已成长为科研带头人。
钟扬的民族精神
从2001年与西藏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到2010年起连续成为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钟扬奔忙于西藏的高等教育事业,乐此不疲。
2015年5月突发脑溢血后,医生给钟扬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钟扬立下决心把酒戒了,但无论如何戒不了去西藏。他说,“我戒得了酒,戒不了进藏。我不去心里就痒痒,好像做什么事都不提气”。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
钟扬的学生拉琼说:“钟老师对西藏的热爱,我觉得是深入到他的骨髓里面去了。他对西藏的文化的热爱,对藏民族的文化特别喜欢。他自己也有一个名字叫索朗顿珠,索朗顿珠差不多我觉得应该是心想事成吧。”
钟扬说,“我有一个梦想,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十几年间,钟扬的学生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多个西部省份。由他培养的藏族首位植物学博士扎西次仁已成为西藏种质资源库主任,博士生拉琼已成为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第一位生态学博士生导师,哈萨克族首位植物学博士吾买尔夏提回到新疆农业大学任教,成为民族地区急需的科研教学骨干……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钟扬的话铿锵有力。
我们怎么学习钟扬先进
钟扬已逝,精神永存,愿每一颗种子都能生根、发芽。
通过钟扬生平简介、钟扬优秀事迹、缅怀钟扬同志、学习钟扬同志生动的文字照片、详实的数据等,展现了钟扬同志在在西部边陲撒播科学良种的优秀事迹。全体党员深切感受到:钟扬同志令人敬仰,他身为科学家的责任心,让他无法弃种子于不顾,而身为老师的责任心,同样让他无法弃西藏教育于不顾;他忠贞不二地实践着艰苦卓绝、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全体党员开展学习体会交流,大家纷纷感言。党员老师说:“学习钟杨同志的先进事迹,他身上所体现的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令我感动,值得我们学习。我想,一个人不管担任什么岗位,处于什么职位,要有梦想,更要有坚定的脚步去实践、去探索。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如此”。党员老师说:“钟扬同志忠于党的教育事业,长期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的先进事迹非常感人。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要向钟扬同志学习,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爱岗敬业,踏实教学,做一名教学改革的排头兵”。青年党员老师说:“看完钟扬同志的微视频和事迹学习,我很感动。让我最感动的是那一句‘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猛然发现自己似乎丢失了梦想,而他的这句话却让我感触很深,只要敢做梦,只要有毅力有恒心,什么时候都不算晚。钟扬同志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是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坚定信念,是静待花开”。因此, 我们要:
继承钟扬精神,就是要坚定信念忠诚核心。
继承钟扬精神,就是要严明纪律严守规矩。
继承钟扬精神,就是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
继承钟扬精神,就是要人民至上心系群众。